Q:1.什么是國家安全?
A: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Q:2.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A: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
Q:3.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對關系是什么?
A: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對關系: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Q:4.什么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A: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各項權利,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為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生產生活環境。
Q:5.什么是以政治安全為根本?
A: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把制度安全、政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為國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Q:6.什么是以經濟安全為基礎?
A:以經濟安全為基礎,就是要確保國家經濟發展不受侵害,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為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Q:7.什么是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
A: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就是要注意這些領域面臨的大量新情況新問題,遵循不同領域的特點規律,建立完善強基固本、化險為夷的各項對策措施,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硬實力和軟實力保障。
Q:8.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原則是什么?
A: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
Q:9.國家安全工作為什么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
A:我國已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特別是各種威脅和挑戰聯動效應明顯。為此,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社會安定挑戰。
Q:10.開展國家安全工作應統籌的兩個大局是什么?
A:開展國家安全工作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Q:11.為什么說國家安全工作道路選擇是關鍵?
A:國家安全工作能不能掌握主動權,邁上新高度,道路選擇是關鍵。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是順應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創造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Q: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什么?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Q:13.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則是什么?
A: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
Q:14.國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A:國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
Q:15.當代中國最大的目標、最大的任務是什么?
A:當代中國最大的目標、最大的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Q:16.國家利益的根本體現和可靠保證是什么?
A:國家利益的根本體現和可靠保證是國家主權。
Q:17.國家的核心利益有哪些?
A:國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Q:18.國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A:國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是人民安全。
Q:19.為什么國家安全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
A:國家安全事關個人幸福、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國家安全得不到維護,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就無從談起,社會就不可能發展進步,民族復興也就無法保障。
Q:20.國家安全體系都有哪些重點領域?
A: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深海、極地、生物安全等。
Q:21.生物安全是什么時間、在什么背景下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的?
A: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出,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Q:22.維護政治安全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A: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確保黨執政安全,是維護政治安全的根本任務。
Q:23.如何理解維護政治安全的重要意義?
A:政治安全事關我們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政治安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全局;政治安全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更與民族復興、人民福祉休戚相關。
Q:24.維護政治安全面臨挑戰的突出表現有哪些?
A:一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十分尖銳;二是“顏色革命”對我國政治安全構成重大現實威脅;三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形勢復雜嚴峻;四是“一國兩制”實踐遇到新情況新問題。
Q:25.維護國土安全的職責是什么?
A: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深入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三股勢力”,堅決防范“藏獨”“疆獨”,堅決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全力維護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Q:26.什么是軍事安全?
A:軍事安全是指國家不受外部軍事入侵和戰爭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這一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Q:27.為什么說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
A:維護國家安全,根本上是為了發展經濟,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國家制定和實施安全戰略,國家的政治、軍事乃至環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沒有經濟安全,文化、教育、社會等領域的安全也就無從談起。
Q:28.什么是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
A: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就是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注重維護本國安全利益的同時,注重維護共同安全,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Q:29.如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A: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Q:30.如何維護社會安全?
A:一要大力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整體水平,注意從源頭上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二要堅決打擊恐怖主義,凡“恐”必打、露頭就打,出重手、下重拳,給暴力恐怖勢力以毀滅性打擊,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堅決擠壓暴力恐怖活動空間,使暴力恐怖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三要加強公共安全工作,妥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加強交通運輸、消防、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Q:31.維護社會安全應堅持的“四個治理”是什么?
A:一是堅持系統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二是堅持綜合治理,統籌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實現從注重事后處置向預防、處置和恢復全過程治理的轉變,把影響社會安全的隱患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三是堅持依法治理,自覺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作為社會安全的基本思維和方式,善于運用法治方式研究、解決社會安全面臨的問題,真正在法治軌道上維護穩定、化解矛盾、治理社會;四是堅持源頭治理,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健全信息獲取、利益凝聚、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
Q:32.什么是科技安全?
A:科技安全是指科技體系完整有效,國家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安全可控,國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不受外部科技優勢危害,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Q:33.如何維護網絡社會安全?
A:維護網絡社會安全,必須積極構建網上網下相結合的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嚴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在網上滋生蔓延。要建立健全網絡社會事件應對機制,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推進網絡社會法治化治理。
Q:34.為什么說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
A:網絡安全已成為信息時代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信息化與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正在塑造一個“一切皆由網絡控制”的未來世界;網絡空間的快速成長,正在催生“誰控制網絡空間誰就能控制一切”的法則。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等各領域的安全問題都與網絡安全問題緊密關聯。政治領域的“顏色革命”暗流涌動、經濟領域的網絡犯罪頻繁發生、社會領域的網絡攻擊日益猖獗、軍事領域的作戰方式加速轉型、科技領域的網絡竊密都是網絡空間對傳統領域安全問題的催化與變異。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網絡安全,把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去捍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時代訴求。
Q:35.網絡安全方面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A:網絡安全方面最大的風險,是沒有意識到風險。
Q:36.什么是生態安全?
A:生態安全是指一個國家具有支撐國家生存發展的較為完整、不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以及應對內外重大生態問題的能力。
Q:37.為什么說生態安全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
A: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的母體。生態環境惡化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如同戰爭威脅一樣生死攸關。維護生態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福祉、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長久穩定,生態安全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石。
Q:38.維護生態安全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A:自然生態空間過度擠壓;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視;水資源嚴重短缺;生物多樣性面臨挑戰;城鄉人居環境惡化;氣候變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
Q:39.資源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A:資源安全的核心是保證各種重要資源充足、穩定、可持續供應,在此基礎上,追求以合理價格獲取資源,以集約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資源,保證資源供給的協調和可持續。
Q:40.海外利益安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海外利益安全主要包括海外能源資源安全、海上戰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等。
Q:41.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
A: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人民安全。
Q:42.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為什么要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A: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蘊含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國家安全工作方針。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保證國家安全決策的科學性,才能將國家安全決策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力量。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始終要把堅持群眾路線作為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生命線,這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Q:4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什么?
A: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Q:44.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維護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進一步說就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Q:4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A:每年的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Q:46.為什么說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A: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安全事務的參與者和管理者,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和堅強后盾。
Q:47.對青年一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A: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Q:48.針對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發生的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我們要堅持做好哪些工作?
A: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
Q:49.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領導干部要提高哪些思維能力?
A: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Q:50.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對領導干部提出哪些要求?
A: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年輕干部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隨堂測試
1.國家安全是指( )、( )、( )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2.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 )、( )、( )、( )、( )。
3.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對關系:( )、( )、( )、( )、( )。
4.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就是要( ),( ),(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為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生產生活環境。
5.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把( )、( )放在首要位置,為國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6.以經濟安全為基礎,就是要確保( )不受侵害,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為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7.以( )、( )、( )安全為保障,就是要注意這些領域面臨的大量新情況新問題,遵循不同領域的特點規律,建立完善強基固本、化險為夷的各項對策措施,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硬實力和軟實力保障。
8.毫不動搖( ),堅持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
9.我國已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和( )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特別是各種威脅和挑戰聯動效應明顯。為此,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社會安定挑戰。
10.開展國家安全工作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11.國家安全工作能不能掌握主動權,邁上新高度,道路選擇是關鍵。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是順應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創造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推進( )和( )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 )。
13.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則是( )。
14.國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
15.當代中國最大的目標、最大的任務是( )。
16.國家利益的根本體現和可靠保證是( )。
17.國家的核心利益包括:( );( );( );( );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18.國家安全最核心的部分是( )。
19.國家安全事關( )、( )和( )。國家安全得不到維護,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就無從談起,社會就不可能發展進步,民族復興也就無法保障。
20.國家安全體系重點領域:政治安全,( ),軍事安全,( ),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 ),生態安全,( ),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深海、極地、生物安全等。
21.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出,把( )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2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確保黨執政安全,是維護政治安全的( )。
23.( )事關我們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 )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全局;( )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更與民族復興、人民福祉休戚相關。
24.維護政治安全面臨挑戰的突出表現:一是( )的危險十分尖銳;二是( )對我國政治安全構成重大現實威脅;三是( )領域斗爭形勢復雜嚴峻;四是( )實踐遇到新情況新問題。
25.維護國土安全的職責是堅決反對一切( )的活動,深入打擊( ),“三股勢力”,堅決防范“藏獨”“疆獨”,堅決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全力維護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26.軍事安全是指國家不受( )的狀態,以及保障這一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27.維護國家安全,根本上是為了( )。國家制定和實施安全戰略,國家的政治、軍事乃至環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 ),沒有經濟安全,文化、教育、社會等領域的安全也就無從談起。
28.以( )為依托,就是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注重維護本國安全利益的同時,注重維護共同安全,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9.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堅持( ),堅持( )的工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30.維護社會安全一要大力推進( ),完善( ),提高社會治理整體水平,注意從源頭上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二要( ),凡“恐”必打、露頭就打,出重手、下重拳,給暴力恐怖勢力以毀滅性打擊,堅決( ),堅決( ),使暴力恐怖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三要( ),妥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加強交通運輸、消防、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治理,堅決( ),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31.維護社會安全應堅持的“四個治理”一是( ),完善( )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 )的社會治理格局;二是( ),統籌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實現從注重事后處置向( )的轉變,把影響社會安全的隱患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三是( ),自覺把( )作為社會安全的基本思維和方式,善于運用法治方式研究、解決社會安全面臨的問題,真正在法治軌道上維護穩定、化解矛盾、治理社會;四是( ),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健全( )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
32.科技安全是指( ),國家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安全可控,國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不受外部科技優勢危害,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33.維護網絡社會安全,必須積極構建( )的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嚴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在網上滋生蔓延。要建立健全( )機制,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推進網絡社會法治化治理。
34.網絡安全已成為信息時代國家安全的( )。信息化與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正在塑造一個( )的未來世界;網絡空間的快速成長,正在催生( )的法則。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等各領域的安全問題都與網絡安全問題緊密關聯。政治領域的( )暗流涌動、經濟領域的網絡犯罪頻繁發生、社會領域的網絡攻擊日益猖獗、軍事領域的作戰方式加速轉型、科技領域的網絡竊密都是網絡空間對傳統領域安全問題的( )。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網絡安全,把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 )去捍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 )。
35.網絡安全方面最大的風險,是沒有意識到風險( )。
36.生態安全是指一個國家具有支撐國家生存發展的較( )的生態系統,以及應對內外重大生態問題的能力。
37.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的母體。生態環境惡化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如同戰爭威脅一樣生死攸關。( )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福祉、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長久穩定,生態安全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石。
38.自然生態空間過度擠壓;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視;( )嚴重短缺;( )面臨挑戰;( )環境惡化;氣候變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
39.資源安全的核心是( )供應,在此基礎上,追求以合理價格獲取資源,以集約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資源,保證資源供給的協調和可持續。
40.海外利益安全主要包括( )安全、( )以及( )的安全等。
41.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
42.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蘊含著( )的國家安全工作方針。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保證國家安全決策的科學性,才能將國家安全決策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力量。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始終要把堅持群眾路線作為黨和國家安全工作的生命線,這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4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 )。
44.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 )根本利益,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進一步說就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45. 每年的( )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46.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 )。人民是國家安全事務的參與者和管理者,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和堅強后盾。
47. 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8. 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 )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
49. 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 )的矛盾中把握規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50. 領導干部要敢于( )、敢于( ),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年輕干部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以( )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